游戏UI的本地化在整体体验中占据关键位置,它或许不像剧情或角色设计那样引人注目,却直接塑造玩家对游戏的第一印象和操作感受。如果界面未能适应目标市场的文化习惯,会容易导致理解混乱、可玩性降低,甚至让玩家中途离开。良好的UI本地化能够提升游戏流畅度,保持体验一致性,并帮助产品更顺利地进入新市场。
游戏中有哪些类型的 UI?
游戏界面通常分为两种类型:理解这两类差异有助于判断哪部分需要更严格的语言与文化适配、哪部分可以采取更轻量的翻译策略。
- 非沉浸式 UI(Non-diegetic):位于游戏世界之外的菜单与界面元素,例如设置、存档、排行榜、活动入口等。
- 沉浸式 UI(Diegetic):存在于游戏世界内部的界面元素,比如对话框、物品栏、人物选择界面等。根据游戏叙事与美术风格,沉浸式 UI 的内容形式非常多样。


7 条 UI 本地化实用建议
1)开展市场调研,明确目标受众与合规边界
不同地区在法律规范、文化禁忌和常用符号上存在显著差异。调研内容应包括可能影响内容的法规、敏感话题,以及日期、时间和计量单位等本地惯例。将这些信息纳入本地化流程,能够预防因文化冲突导致的下架风险或用户不满。2)为文本膨胀预留空间,确保文本可伸缩
英语的菜单短语往往较简洁,翻成其他语言(如法语、德语)会变长。界面控件应设计为可动态伸缩,优先保证可读性而非一味缩小字号。实用规则包括:
- 为文本字段预留约30% 的可能扩展空间;
- 优先换行(分成两行)而非减小字号影响可读性;
- 对于长度差异较大的项,考虑使用下拉或弹窗隐藏长文本;
- 在翻译阶段随时核对目标语言的实际字符长度,及时调整布局。
3)为 RTL语言做整体界面反向设计
针对从右向左书写的语言,例如阿拉伯语或希伯来语,需要全面镜像界面布局。这不仅涉及文字方向调整,还包括菜单位置、滚动方向和导航顺序的整体翻转。因此,提前构建支持左右切换的界面框架,能够使RTL语言适配更自然,从而避免后期大规模修改。
4)选择支持多语种的字体并注意字体宽度一致性
字体选择应兼顾多语言支持与视觉一致性。优先采用Unicode标准字体,确保覆盖不同文字系统的字符集;同时注意字体在不同脚本下的默认宽度和行高差异,必要时调整字间距或文本容器的内边距。若涉及多种字符编码,建议在长度验证时采用字节或字符数计算,以提高准确性。
5)按目标地区正确显示本地化格式(日期、时间、货币等)
本地化格式显示是影响玩家信任的关键细节。日期、时间和货币等元素需遵循目标地区的习惯,例如美国常用月日年顺序,而日本多用年月日格式。这些规则应作为UI本地化的核心组成部分,通过区域设置自动驱动显示方式。6)图标要谨慎使用并做可识别性测试
图标使用需谨慎,并进行可识别性验证。符号的含义并非全球通用,某些文化中常见的图示可能在其它地区产生误解。通用型图标可保留原设计,文化关联较强的图标则建议替换为中性视觉元素,或通过测试确认其识别度和记忆度。
7)务必做本地化测试:在多语言设计中和本地玩家两方面测试
界面翻译与校对完成并不等于“完工”。本地化测试应包含两部分:系统化的问题分类与跟踪(例如把发现的问题按严重性、类型归档)能帮助团队有序修正并验证改动。
- 设计层面测试:在本地化管理工具或设计稿中同时预览多语言布局,确保所有按钮、文本字段和提示在各语言下不发生截断或错位;
- 用户层面测试:邀请目标市场的本地玩家试玩并收集反馈,他们能指出文化不敏感、表述不自然或操作不便等问题。

原文链接:https://www.gridly.com/blog/game-ui-design-localization-best-practices
文章来源:Gridly
图片来源:Gridly
文章来自Gridly,由新宇智慧编译,本站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文章信息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新宇智慧官方立场,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学习。如有侵权,请联系info@glodomtec.com删除!